真正的死亡
一個人死了,不是因為他氣絕了。
有人說,當這個世界再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記得他,那個人就是徹底的死了。
也就是說,若要死得完整,就必須清除掉這個世界對你的記憶。
嘛,這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有的人,活著的時候,世上只有那麼幾個人知道他的存在,卻在死了之後,被世界所記住了。
就像死了120年的梵谷,這個一生窮困潦倒的畫家最終因為憂鬱症而自殺,卻因為出色的畫作而被世人所記得。
我常常想,做人做到像梵谷還真的挺悲慘的,活著的時候,無人懂得欣賞他的才華,死了之後,畫作卻被大家所瘋狂追捧……
不過,還好他留下了美好的畫作給大家,讓大家在百多年來得以欣賞。
最近,那個我不是太熟的Take That復活了,看到那5個人完好無缺的,突然覺得他們是幸福的。
還記得Boyzone嗎?他們並沒有像Take That那樣,完完整整地一起度過N個週年紀念,Stephen的死令Ronan等人深受打擊,5人同台的景象更是成為歷史。
1993年,家駒在日本上電視台的綜藝節目時,不幸從高處墜下,不治身亡。
我當時還不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,只覺得這消息太不真實了,一時接受不了。
Well,我那時才9歲,對Beyond的認識就是那4個人的名字、那個唱歌的人叫家駒、那首我很喜歡的歌叫《海闊天空》……
不得不承認,家駒走了後,家裡的那個黑色小箱子很少播放Beyond後期的歌了,這間接在我和搖滾樂之間關上了一道門。
稍微長大後,我開始疑惑,為何他們要到日本去發展?
後來的後來,我才意識到,那時因為當時的香港根本沒有樂壇,就只有娛樂圈。
娛樂圈!娛樂圈!娛樂圈!對於熱愛音樂的人而言,娛樂圈根本就呆不下去啊!
然而,卻偏偏因為要追逐更好的音樂環境,斷送了一個年輕的生命,唉。
But,一直到現在,我都不曾忘記家駒的歌聲和音樂,他一直都在,活在我們的回憶裡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我是久違的分割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1998年,日本視覺系搖滾班霸X Japan的吉他手hide在家中意外身亡(意外還是自殺?我選擇相信前者)。
2007年,X Japan復活,不管大家怎麼看,我都心存偏袒地認為,YOSHIKI一直都想著hide,滿腦子都是hide。
銀幕上出現他的錄影、舞台上放了一把他的吉他、還有他抱在懷裡的hide娃娃…
----------------------我是回到現實的分割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最近,非死不可的空氣變得渾濁了,年輕遙遙的青年一時看不開留言預告自殺後,突然出現了一坨又一坨的粉絲,設立專頁來消費他。
一些惡作劇搞手也參與其中,盜用他人身份或模仿逝者,大玩預告死亡的遊戲。
於是,媒體的神經變得敏感了,只要有人刻意動作大一點,報章網站就蹦出『又見FB預告死亡』的標題,汗!
有人說,當這個世界再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記得他,那個人就是徹底的死了。
也就是說,若要死得完整,就必須清除掉這個世界對你的記憶。
嘛,這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有的人,活著的時候,世上只有那麼幾個人知道他的存在,卻在死了之後,被世界所記住了。
就像死了120年的梵谷,這個一生窮困潦倒的畫家最終因為憂鬱症而自殺,卻因為出色的畫作而被世人所記得。
我常常想,做人做到像梵谷還真的挺悲慘的,活著的時候,無人懂得欣賞他的才華,死了之後,畫作卻被大家所瘋狂追捧……
不過,還好他留下了美好的畫作給大家,讓大家在百多年來得以欣賞。
最近,那個我不是太熟的Take That復活了,看到那5個人完好無缺的,突然覺得他們是幸福的。
還記得Boyzone嗎?他們並沒有像Take That那樣,完完整整地一起度過N個週年紀念,Stephen的死令Ronan等人深受打擊,5人同台的景象更是成為歷史。
1993年,家駒在日本上電視台的綜藝節目時,不幸從高處墜下,不治身亡。
我當時還不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,只覺得這消息太不真實了,一時接受不了。
Well,我那時才9歲,對Beyond的認識就是那4個人的名字、那個唱歌的人叫家駒、那首我很喜歡的歌叫《海闊天空》……
不得不承認,家駒走了後,家裡的那個黑色小箱子很少播放Beyond後期的歌了,這間接在我和搖滾樂之間關上了一道門。
稍微長大後,我開始疑惑,為何他們要到日本去發展?
後來的後來,我才意識到,那時因為當時的香港根本沒有樂壇,就只有娛樂圈。
娛樂圈!娛樂圈!娛樂圈!對於熱愛音樂的人而言,娛樂圈根本就呆不下去啊!
然而,卻偏偏因為要追逐更好的音樂環境,斷送了一個年輕的生命,唉。
But,一直到現在,我都不曾忘記家駒的歌聲和音樂,他一直都在,活在我們的回憶裡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我是久違的分割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1998年,日本視覺系搖滾班霸X Japan的吉他手hide在家中意外身亡(意外還是自殺?我選擇相信前者)。
2007年,X Japan復活,不管大家怎麼看,我都心存偏袒地認為,YOSHIKI一直都想著hide,滿腦子都是hide。
銀幕上出現他的錄影、舞台上放了一把他的吉他、還有他抱在懷裡的hide娃娃…
----------------------我是回到現實的分割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最近,非死不可的空氣變得渾濁了,年輕遙遙的青年一時看不開留言預告自殺後,突然出現了一坨又一坨的粉絲,設立專頁來消費他。
一些惡作劇搞手也參與其中,盜用他人身份或模仿逝者,大玩預告死亡的遊戲。
於是,媒體的神經變得敏感了,只要有人刻意動作大一點,報章網站就蹦出『又見FB預告死亡』的標題,汗!
标签: 無病呻吟
0 条评论:
发表评论
订阅 博文评论 [Atom]
<< 主页